二审法庭调解为什么不做笔录(法院移交笔录的法律效力?)
最佳答案
本文目录
民事调解书与调解笔录的关系?
笔录和调解书不一致,但不影响调解书的法律效力,以调解书为准。根据《民事诉讼法》规定:民事调解书,是指人民法院审理民事案件的过程中,根据自愿和合法的原则,在查清事实、分清是非的基础上,通过调解促使当事人达成协议而制作的法律文书。
《民事诉讼法》第97条明确规定:调解达成协议,人民法院应当制作调解书。调解书应当写明诉讼请求、案件的事实和调解结果。调解书由审判人员、书记员署名,加盖人民法院印章,送达双方当事人。调解书经双方当事人签收后,即具有法律效力。
此外,笔录和调解书两者的区别:
笔录,是法律行业中的专业术语,民事诉讼中的笔录就是将当事人证人、犯罪嫌疑人、或目击证人的详细身份和话语记录的文字。
调解书是指人民法院或仲裁庭(仲裁员)制作的确认双方当事人协议内容的法律文书。它是法律应用写作研究的重要文种之一。
二审法院做笔录是什么意思?
答:二审法院做笔录是在开庭审理案件,开庭审理案件庭审活动都要记录下来,对于庭审笔录还得让当事人阅当事人对笔录还要签字,笔录很重要他是审理案件的文字依据,没有笔录案件无法定案,因此,二审做笔录是审理案件不可缺少的文字材料。
二审开完庭当时没拍照能去法院复印当时的笔录吗?
不可以。除公职人员案情需要外,笔录不得复印外传。
一审的笔录二审可以全盘不认吗?
不可以。
当事人的陈述,包括被告人的供述,是法定证据的一种。
一审的笔录记录的就是当事人的陈述,如果到二审全盘不认自己说过的话,就是翻供、就是不认自己的证据,没有合理的解释,没人会相信,法官也不会相信,法庭有认证规则,根据规则没有合理解释或者其他证据证明以前的陈述错误,是不会采纳翻供的内容的。
法院移交笔录的法律效力?
1. 证明案件审理情况:法院移交笔录可以证明一审法院对案件的审理情况,包括当事人的诉讼请求、证据、法律适用等方面的审理情况。在二审法院审理时,可以作为参考材料,帮助二审法院更好地理解案件背景和争议点,从而更好地审理案件。
2. 影响二审判决:法院移交笔录中记录的一审判决结果和二审法院需要注意的问题等内容,都可能对二审法院的判决产生影响。例如,如果一审判决存在明显错误或者违法行为,二审法院可以根据法院移交笔录中的记录进行纠正;如果法院移交笔录中存在一些重要的问题需要注意,二审法院也可以根据这些问题进行判决。
3. 限制证据的补充: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规定,一审法院开庭审理时,当事人应当提出全部证据。如果当事人在一审阶段未能提出证据,一般情况下,在二审阶段是不允许再次提出的。因此,法院移交笔录中记录的一审审理情况和判决结果,可能会对当事人在二审阶段的证据补充产生限制作用。
需要注意的是,法院移交笔录虽然具有一定的法律效力,但并不是法律文书。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根据具体情况来确定其法律效力的具体范围和作用。